2019年5月,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最新研究报告:全球范围内,人类每周约摄入5克微塑料(r<5mm的塑料颗粒),
相当于就是一张信用卡重量(信用卡不仅可以消费,现在还变成了食物)。
班尼戈同事纷纷拿出自己信用卡,从招商到平安,重量均在5g左右。难以想象,每年会有多少微塑料进入身体。
终于,塑料如脱缰野马,人类失去对塑料的掌控。研究报告指出科学家们从土壤、自来水、食盐、海鲜甚至空气中发现微塑料
,他们无声地潜入我们的身体。
今日分享 | 人体摄入塑料证据确凿
虽然塑料对人体的危害还是未知,但人们越来越有理由担心塑料对人类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
WWF委托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评估了人类从自然界摄入到人体内的塑料,通过分析和综合现有的关于人类摄入塑料的文献,
估算出人们平均每周摄入大约2000个微型塑料颗粒。这些微小的颗粒有多种来源途径,其中包括人造衣物纤维、
牙膏或洗面奶中的微珠,或更大塑料片的分解(当它们被扔掉并暴露在空气中时,会逐渐破碎成更小的碎片)。
在纽卡斯尔大学计算的52项研究中,有33项研究着眼于食品和饮料中的塑料消费。
这些研究重点列出了一系列含有微塑料的常见食品和饮料,如饮用水、啤酒、贝类和盐。
水是这一次塑料摄入的最大来源,普通人每周仅通过饮用瓶装水或水龙头就能消耗多达1769粒塑料。
贝类是塑料摄入的第二大来源,平均每个人每周摄入多达182个微粒(0.5克)。塑料进入人体的第三大途径是呼吸吸入。
今日分享 | 瓶装水尚且如此,塑料管道可想而知
在纽卡斯尔大学对人体摄入微塑料的来源排查中证实,人体通过饮水摄入的微塑料最多。人类的惯有认识中,
总认为瓶装水相较自来水而言,更干净,但有研究发现,瓶装水中的塑料污染更加触目惊心。
2018年发表在《化学前沿》(Frontiers in Chemistry)上的一项研究分别从不同国家购入了
11个瓶装水品牌的259瓶瓶装水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93%含有“微型塑料”合成聚合物颗粒。
不同品牌的瓶装水样品的塑料浓度各不相同,平均而言,每升瓶装水含有325个塑料微粒。
在考虑了可能的背景污染后,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发现了10.4个颗粒大小超过100 微米的微塑料颗粒。
在中国的家装市场,给水管道仍是塑料产品,相当于我国人民每天用瓶装水喝水。按照成年人每日最低喝水2L计算,
我国人均消费量约为730L。而美国人均消费为159.37L,但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供水系统已经达到直饮标准。
今日分享 | 安全用水从金属管开始
经过20年高速发展,中国早已重新屹立在世界之林,《绿色建筑评审标准》在2019年8月1日正式实施,
政府为保障安全用水做出明确要求:室内给水系统采用铜管或不锈钢管。
德国早已经全面使用金属管,班尼戈德国百年品牌,致力推广健康用水理念,同中国政府一道解决室内给水问题。
班尼戈使用紫铜和不锈钢产品设计全屋活水系统,可确保冷水鲜活、热水恒温,系统更加节能,真正实现
健康冷水、安全热水、舒适用水。
系统采用360°环形连接,配合U型壁挂弯串联,充分优化了水交换循环,保持水路鲜活洁净。
2019年8月20日,旧金山机场已经将塑料水瓶加到限制食品服务项目列表中。
2019年9月,加利福尼亚州即将禁止用餐餐馆自动向顾客提供塑料吸管,违反法律要求餐馆每天罚款25美元。
2019年2月20日,《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
……
拒绝塑料,保护环境,你我共行。
德国班尼戈
提供卓越的管路系统解决方案
构建绿色、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引用文献】
1.祝叶华,《普通人每周摄入5克微塑料》,南方日报,
2.世界自然基金会,《Plastic ingestion by humans could equate to eating a credit card a week》,